创新“融媒小厨”试点 融合打造“网络文化”育人新矩阵

发布时间: 2024-10-11 15:46 作者:王君 赵双军 钟晓书 柴继红 编辑 宣传部 访问次数:

围绕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实施“融媒小厨”试点建设,聚焦“平台融合化+载体浸润化+内容品牌化”三大方向协同发力,创新“中心主导、小厨同行、功能互融、兼具特色”运行机制,探索开展“E团队、E作品、E活动、E园地、E实践、E应用”“6E行动”系列活动,开发形成一批“数字赋智、多维立体”的融媒育人实践成果,校园融媒呈现出“资源平台集聚化、成果产出立体化、融合发展特色化”育人新样态,供给侧(融媒体资源端)提供的优质网络作品能较好满足需求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端)不同成长阶段的志趣点和需求点,培育出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视频号“综合影响力百强”、省级校园文化成果奖一等奖等33项。

一、 项目主题和思路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舆论传播和媒体生态,更给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更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好校园融媒矩阵共育新人叠加效应,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陕西工院”)聚焦新时代网络育人工作,实施“融媒小厨”试点建设,深化学校融媒体建设改革创新,整合优势力量、加强部门联动,在内容兼融、资源互融、宣传共融中,持续织密舆论引导网,充分发挥融媒矩阵功效叠加效应,有效提升融媒体作品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加精准地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求,推动各“融媒小厨”试点单位持续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二、 实施方法和过程

立足学校实际,制定陕西工院“融媒小厨”试点单位创建方案,率先实施“融媒小厨”试点创建,深耕“试验田”,聚焦“平台+载体+内容”三大方向的改革创新,聚力网络育人功能,积极打造网络思政工作新格局。

一是聚焦阵地融合化。坚持机制创新、内涵发展、示范引领的原则,遴选信息工程学院、美育部等6个处级部门为首批“融媒小厨”试点,探索“多元协同、互促共升”的网络育人新路径,开展“E团队”“E作品”“E活动”“E园地”“E实践”“E应用”的“6E行动”,构建起“中心主导、小厨同行、功能互融、兼具特色”的校园融媒矩阵,推动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发挥融媒矩阵“内容兼融、资源互融、宣传共融”叠加效应,协同推进平台扩容、协作破圈、育人破题,各“融媒小厨”试点强化校院联动、依托“技术高峰”优势,升级设计赋能,凸显数据可视化,力争实现“内容+形式”的完美结合,创作的《我和我的祖国》《陕西秦腔》等数据可视化作品,引发师生强烈情感共鸣。

二是聚焦载体浸润化。学校融媒体中心作为中心主导单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新方法、新路径,设立“微之音校园智慧广播系统”“微之光新媒体发展中心”“微之影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动学校官网、广播台、微信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等五大媒体平台运营。依托五大媒体平台,融汇发挥线上线下育人载体浸润作用,线下组织举办“赋能网络原创力 融合创新育精品”“新时代 新媒体 新视角”宣传能力提升训练营,打造系列“融课堂”,建强专业化网络思政骨干队伍,使网络育人延伸至线下、融合进日常;线上组织开展“五彩翔云网络文化节”“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精品征集展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以网络作品创作比赛、网络趣味文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网络作品的开发过程中,实现“育人+自育”。

2024年6月陕西工院第三届“五彩祥云”大学生网络文化节

2024年10月陕西工院“新时代 新媒体 新视角”宣传能力提升训练营

三是聚焦内容品牌化。遵循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对接学生网络思政育人需求,中心聚焦时代热点、重要节点、学生关注点,提前谋划、精准布局,把推动教育强国的宏大叙事聚焦在陕西工院师生身边的日常小事上,持续打造网络文化产品“IP化展示、具象化表达、情感化链接”优质供给,打造了《红色匠心》《大国工匠》《青春匠心》等系列视频,抢占热点话题的舆论高地,形成主流声音的有效传播,以优质的“校本资源”滋养网络思政资源的“源头活水”。创新“中心主导、小厨同行、功能互融、兼具特色”的协同运行机制,融合推进“SXPI信言信语”“陕工电之光 ”“工图书香”等“融媒小厨”的品牌化建设、优质化产出,各“融媒小厨”深耕“资源富矿”,依托专业“技术高峰”优势推动内容生成与传播的融合升级,创作出《我爱你中国》《重回安吴青训班 青春逐梦勇担当》等一批优秀校园新媒体作品,搭建起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网络思政育人资源库体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同学共用。

三、 主要成效和经验

陕西工院“融媒小厨”建设工作自开展以来,能够较好对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育人需求及思政教育对象的兴趣点、需求点,进而有效助力“大宣传”格局的立体化构建以及立德树人的高质量目标。

通过协同联动,逐步形成“站位有高度、品牌有亮度、内容深度、传播有力度、育人有温度”的工作理念,把校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价值引领高地、新闻宣传枢纽、网络育人空间、文化建设基地和服务管理平台,并荣获全国高职院校视频号“综合影响力百强”。形成了“一小厨一品牌”的格局,培育出“习语.润工院”“五彩翔云”“理响工院.云书房”等品牌项目,分获省级校园文化成果奖、机械行业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

通过资源平台集聚化、成果产出立体化、融合发展特色化,开发并形成一批优质网络平台、网络作品、品牌活动、典型案例等“数字赋智、多维立体”融媒实践资源,使各“融媒小厨”试点单位成为融媒实践的示范者和先锋队,带动学校融媒实践整体提升,催生出全国网络文化节一等奖为代表的8个奖项,获奖种类和数量位列陕西高职院校首位、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通过定期开办“新生训练营”“融媒大讲堂”等融媒小厨专题培训,精心设计、开设短视频创作、新闻写作、数据可视化、航拍直播等课程,培养了一支思想觉悟高、媒介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宣传队伍,涌现出“最具引领力”“最具贡献力”宣传思想先进集体和个人12个,打造出“最具传播力”“最具影响力”优质新媒体平台和作品16个,年均推送3270余篇,阅读量超330万;形成的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遴选名单。

高质量内容,筑牢阵地根基。《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内容为王”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更是高校融媒体建设的阵地根基。陕西工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聚力打造优质融媒体资源,积极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困惑、化解认识误区、解读热点问题,让理论走深走实,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高尚的理想追求成为新时代工院人的自觉行动。以鲜明旗帜引领舆论声场。

精准化传播,深化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陕西工院“融媒小厨”试点建设单位,以多元化的内容供给,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打破圈层传播壁垒,既不断拓展丰富的育人场景,又满足多元的育人需求,更善用预期的育人热点,实现了精准化传播。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精准选择传播平台,全面探索多样化育人场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视听喜好、信息接收习惯,有针对性地将信息传播到不同的媒体平台,吸引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注意、提升师生使用黏性,旗帜鲜明引领舆论声场,提升网络育人效果。

持续性推广,畅通供需循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学校融媒体建设既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必须立足持续性推广、形成传播合力,才能发挥融媒体 “主动力”,打通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两端的断点堵点卡点。陕西工院“融媒小厨”试点建设遵循“融合创作—精准传播—反馈调整—优化升级”长效建设机制,收集使用反馈和优化建议,不断根据反馈来改进、提升信息质量与传播方式,实现融媒体建设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强化校院协同,深耕学院“资源富矿”,推动融媒体生成与传播迭代升级,助力学校“大宣传”格局立体化构建和立德树人目标的高质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