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午间新闻》栏目再度以我校在清华任教的优秀毕业生邢小颖为典型代表,展示“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让青年人找到自己的舞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邢小颖,我校2011级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毕业生,2014年入职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从事成型制造实验室铸造实验技术指导工作,曾连续六年荣获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教学特等奖、一等奖。2021年,邢小颖讲铸造课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她激情澎湃的授课方式和娴熟的技术技能收获两亿播放量和百万点赞,她身上“高职学生”与“清华老师”的双重身份吸引了《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她用自己的奋斗历程再次证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邢小颖并非个例,10年来,我校牢牢抓住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整合优质职教资源,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功能类型、内部治理、育人模式的全面转型、升级,向社会输送了18万名“思想认识有境界,理论知识有基础,专业技能有专长,后续发展有动力”的工大学子。目前,共有13名毕业生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工作,涉及机械、数控、材料、焊接等多个专业。另外,还有多名毕业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努力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央视新闻》匠心逐梦:我从高职毕业 当了清华老师
邢小颖是一位“90后”陕西姑娘,高职毕业后,她站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台。
邢小颖,2014年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现在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一名实践课老师。说出来肯定有很多人不信,当年连本科线都没过的她,现在却能站在清华的讲台。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 邢小颖:记得刚来训练中心工作的时候,总有人会偷偷议论“高职生真的能教清华学生?”每次我都会特别坦然地说,“我手上有活儿,保证能让你们学到真东西”。
邢小颖讲课有个小秘诀:会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说在讲抛砂的时候,她会说“这动作就跟扣篮一样,得有劲儿还得准”;撒分型砂她会比喻成“跟吃烧烤、撒孜然一个道理,快准狠才能均匀”。教他们怎么做铸件,她还会把3D打印、逆向扫描、虚拟仿真这些新技术融进去,学生们都说她是“宝藏老师”。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 邢小颖:前年我的讲课视频突然在网上火了,播放量破亿,点赞超百万,我就琢磨,这门课能火,可能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手把手地实操和接地气的讲解;另一方面我觉得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一个高职生能站在清华的课堂上讲课,还能把技术讲得这么生动。
邢小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职校不是“退路”,而是“另一条赛道”,它培养出来的是“能干事、会干事、手里有活”的技能人才。这几年也会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从职教高考落地,到技能人才待遇的提升,职业教育正在成为香饽饽。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 邢小颖:未来我还会继续在大学的讲台深耕,让更多学生爱上动手、爱上制造;也希望能告诉更多人:只要肯努力,敢拼搏,就能绘出自己的出彩人生——因为机会,永远留给一直在奔跑的人!